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艺术插花-花神系列】雪月嚼梅
来源: | 作者:5plus137 | 发布时间: 1714天前 | 11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梅月图》 明 刘世儒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欧阳文忠公极为欣赏‘疏影’与‘暗香’,可知和靖先生还有“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身为一名园林专业工作者,我在一场不期而遇的孤山雪夜之后,更向往“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意境,因为彼时,我与雪儿相逢在梅屿孤山,而梅神并未悄然而至。也许,同被誉为梅神的林逋先生,还是很有一段隐逸的距离哟!细想,“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东坡、淮海两居士之唱和,世间事,真情永驻矣!回首草木星辰,好生羡慕柳梦梅,一梦之托竟能感天动地。或曰,无论是额蕊动人的寿阳公主,还是玉笛惊鸿的江采苹,都寄寓了人们对人间烟火的美好向往,这一丝丝的质朴纯真,汇成了中国文化的源泉与灵魂。传说也好,实证也罢,源自真实的客观存在。

《卓冠群芳图》明 王谦

梅,沉淀着浓郁文化气息的物种,原产自然风光无限的中国大陆,分布较为广泛,品种很是丰富,作为一种符号,其历史记载也很早,《诗经》中有言说女子示爱的一篇韵文《摽有梅》,从近年考古中发现的器物、图文中推算,梅与人的缠绵,已穿越了七千余年,在植物与人的关系中可以用五个‘最’来形容之:民情最广,文脉最深,年轮最久,品格最高,符号最简。‘清友’,‘岁寒三友’,‘四君子’,‘十八学士’,已成了读书人的精神图腾;‘花魁’,‘百花头上’,‘东风第一枝’,‘五福’,则是黎庶百姓的挚爱珍品。种梅,育梅,品梅,画梅,赋梅,抒怀寄情,明理言志,由此形成了缤纷的文化遗产和特立独行的人格内涵,梅所洋溢的魅力和信息,梅所凝结的情趣和向往,至今依然美好如斯。


《四梅图》南宋 杨无咎

关于梅,历代古书记载所指,与今人所认知的梅,有何异同呢?


按照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梅,分为蔷薇科李属和腊梅科腊梅属两种,宋人黄庭坚与苏轼就已经明确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十八学士’中的梅即是腊梅。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一中记载了汉武帝修整上林苑时征调来各地的树木,包括主要以果实命名的梅,从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考量,影响其命名的真实性。《尔雅·释木》中记载的时英梅、雀梅具体为何物,也未可知。

《梅石溪凫图》南宋 马远

两汉魏晋以来,梅,渐渐超越了生活所用的范畴,被赋予喻象之意;至宋元期间,开始受到普遍的欣赏和推崇,关于梅的花圃和专著不胜枚举。梅文化发展中流传后世的经典文献有很多,特别是南宋至元朝期间所记之梅,与现代分类学中的梅,趋于类同了。

 

《梅竹寒禽图》南宋 林椿

最早记载了梅花园艺品种的专题谱录《梅谱》,在园艺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由范成大完成于范村别墅。他在自序中放言:“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更提出“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将梅花的审美意趣抬升到花道的精神层面。



记叙欣赏活动的规则和经验的《玉照堂梅品》,由张镃著述;“南湖桂隐,幽逸自期”,张镃家族及个人的生活经历,于“佳公子”和“穷诗客”之间均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其审美主张和内涵很有代表性;南湖依旧,瓦砾无存,留给我们的是“竹屋纸窗清不俗,茶瓯禅榻两相宜”的神往,更有“群芳非是泛新奇,或在繁时或嫩时。唯有南枝香共色,从初到底绝瑕疵”的神韵。

《南枝早春图》元 王冕


宋伯仁绘制了一百幅梅之图像的《梅花喜神谱》,“喜神”就是画像之意;其形象直观的描绘了从花芽膨大、发育烂熳、凋谢结实的生命全过程,注明了相应的图像名录,还配上了诗歌解说,形成了“诗与梅花一样清,江湖久矣熟知名”的影响力。

《墨梅图》元 吴镇

赵孟坚的《梅谱》,则用诗歌阐述了南宋江西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汤正仲为代表的墨梅画法的宗派谱系及技法体系,清秀优雅为其画风,明确提出来‘逃禅宗派’这一概念;关于花头和枝干的画作技法,其诗云:

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
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
妆缀蜂须拟笑靥,稳拖鼠尾施长条。
尽吹花侧风初急,犹带枝头雪未消。
松竹衬时明掩映,水波浮处见飘飖。
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



《万玉图》明 陈录

而文同、苏轼、廉布等人的画风多奇崛苍劲,画法枯笔老干,观之古健消散。

《墨梅兰图》明 徐渭

《全芳备祖》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学词典,由陈景沂所著,列为第一卷的即是梅花,是最为集中的梅花资料汇篇,记录了梅、梅花、红梅、腊梅等植物的资料信息、作品辑录等最基本的知识,收集了当时所知的很多百科知识和文学名篇名句,反映了六朝以来至成书之间咏梅的创作,也是后世广为引用的梅花典故文献;存世刻本残卷藏于日本,国内仅有手抄本传世。

《梅竹图》明 孙克弘

中国失传已久的15卷本《松斋梅谱》,系元人吴太素著述,是最重要的墨梅画谱,基础实用性甚为周详丰富,涵盖绘画理论、技法口诀、墨梅图谱、梅花知识、文学作品、画梅者传记等,后人的《华光梅谱》、托名元代画家王冕的《梅谱》属于《松斋梅谱》的节编本,日本也传有抄本。



南宋与元这二百余年的阶段集中反映了与梅相关的种植、观赏、绘画、诗文的演变进程,升华了绵延久远的文化理念,特别是读书人关于个人与家国之间的情怀。因梅花独特的花格魅力,造就了古代文人中无人不爱梅的境况,近现代梅花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国花的选项之一。

《梅花图》清 汪士慎


《禅花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

欢迎分享您的生活随感或插花习作,

投稿邮箱:124933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