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简单,才是中国的茶道
来源: | 作者:12333 | 发布时间: 372天前 | 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喝茶本是一种优雅的享受,体现了对文化的尊崇,但并不应仅仅作为华美的掩饰。



有时候,过分注重品茶礼仪反而令人感到疲惫。这是因为过分强调茶道仪式,使人在品茶时失去了深入自省和轻松自在的体验。



曾经有位法眼禅师的学生问他:“师父,人生之道是什么?”禅师回答:“第一要去实践,第二同样是去实践。”



那么,饮茶之道又是什么呢?同样地,第一是要去喝,第二也是要去喝。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礼仪和庄重道理。



■ 饮茶之道



狭义上的饮茶之道,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茶艺。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主要讲述煎茶,宋代的蔡襄在《茶录》和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主要描述点茶。



明代的张源在《茶录》和许次纾在《茶疏》中则谈论的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泡茶。



广义上的饮茶之道,将品茶从日常生活提升到文化层面,强调审美和艺术性。



涉及炊茶器具、煮茶方式、茶室陈设、礼仪和交谈话题等方面,有一整套的讲究和技巧。



特别是日本茶道,已走向了极端,每个动作、每个环节都讲究得繁琐而刻板。



对于饮茶的意义,就算从人生角度来看,也正如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所言:是对完美的温柔探索。



过于程式化,只会使人的灵性受到束缚。



■ 饮茶修道



《齐梁陶弘景杂录》记载:“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意味着饮茶能让人轻盈脱俗、羽化升仙。



通过品茗活动,修炼自己、领悟万物的品质、规律、真理和本源等。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将茶描绘成一种媒介:“至于茶作为物品,能使人达到清净和谐,这非庸俗之人所能理解。”



徽宗笃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淡、洁、韵、静等特质,品茶能达到清净和谐、沐浴道德,陶冶心灵。



朱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被封为宁王,在明代开创了茶道论述的先河。



他在《茶谱》中写道:举目望青天,汲清泉烹活火,自谓与天地对话以拓展胸怀,符合水性以辅助内修之功,若非在品茗中游赏,又怎能对修养之道有所裨益,岂止于清雅?



他将品茗的宗旨归结为“修养之道”,使中国茶道从“追求真实”向“悟道”发生转变,从品味大自然之美,升华为体悟自然之理。



中国的茶道,虽然简单,却意义深远,从未仅仅局限于形式和规矩。



■ 饮茶即道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道常无为却无所不为。



庄子认为:“道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禅宗则有“翠绿的竹子皆为法身,郁郁葱葱的黄花皆为般若”的说法,一切皆是现成的菩提。



道不离日常生活,修行无需在日常之外特意用功,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恬淡从容,顺应自然。



挑水、搬柴、穿衣、吃饭、洗碗、煮水、泡茶、品茶,道皆在其中。饮茶便是修行,茶即是道。



禅师仰山慧寂有一偈:“滔滔不守戒,兀兀不坐禅,饮茶三两碗,意在锄头边。”无需拘泥于守戒,也无需坐禅,饮茶、劳作皆是修行。



赵州从谂禅师有“吃茶去”的偈语,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先河。



大道至简,无修便是修。取火烧水,泡茶品尝,皆是道。



喝茶不应拘泥于固定的程序、规则,也无需将饮茶作为表象,重要的是朴实、简单,随心所欲。



顺应自然,从心行事,在自然的品茶活动中默契天地,与大道相融。



作者:茶人 来源: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