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技能类课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劳动关系协调员
职业培训师
社会工作者
供应链管理师
管理会计师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
心理健康类课程
心理咨询师
公共营养师
AI+创意设计
广告设计师高级
包装设计师
ChatGPT活用AI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训练师
AI+数字媒体
AI+数字绘画
AI+数字办公
AI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商业数据可视化
兴趣类技能课程
茶艺师
插花花艺师
精品咖啡师
整理收纳师
中国传统插花
生活茶艺
时尚艺术插花
宏道流花道
新闻资讯
考试资讯
学习秘籍
课程资讯
热点文摘
人社政策
学校报道
企业内训
师资力量
在线报名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首页
>>
民生热点
>>
40年没有经济危机 中国“奇迹”如何创造?
人工智能资讯
最新考试资讯
劳动关系
咖啡师
企业培训师
茶艺师
UI界面设计
中心新闻
管理文摘
民生热点
政策法规
心理咨询
人力资源
插花花艺师
雅道美学
教学文章
中级职称
社工师
创意协会
数字绘画
供应链管理
心理咨询师
中级经济师
报考指南
中医药
整理收纳
职业培训师
人工智能训练师
包装设计师
全媒体运营师
3
产品
文章
名称
描述
内容
40年没有经济危机 中国“奇迹”如何创造?
来源:
|
作者:
5plus137
|
发布时间:
2068天前
|
18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标题:40年没有经济危机,中国“奇迹”如何创造?)
【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青木 陶短房 丁玎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白云怡】编者的话:从持续高速增长,到GDP、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攀升至全球第二和第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这为世界所公认。但很多人忽视了另一个“奇迹”——40年来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十几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其影响至今未息,2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重挫众多“希望之星”,但中国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稳步崛起,并为世界经济及相关国家摆脱困境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奇迹”背后的“中国经验”是什么?
外部世界危机不断,中国发展“更高,更远,更快”
屡屡失算,西方的专家成“砖家”
“近40年来,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历史纪录;它是第一个成为大国的发展中国家。那么,凭什么认为它不能一直超出人们的预期?”去年,美国知名经济学者黄育川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中国经济的辉煌时代也许结束了,但在未来十年,即便是6%的增长率也是惊人的……中国从来就不是普通经济体。”
对于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外部世界无法不惊叹。但一直以来也不乏唱衰中国的论调,比如“中国经济崩溃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不仅西方媒体,一些知名欧美专家也这样鼓吹。还有“中国金融危机论”——一些“专业机构”称,中国急剧增长的债务比例及房地产泡沫必将导致金融危机。在亚洲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这种声音尤多。但结果呢?
1979年至201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5%。2008年,在西方主要经济体都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时代周报》去年总结“中国奇迹”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更高,更远,更快”。文章称,截至2016年12月,中国有6.95亿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有3.1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115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过去40年,中国是少有从没爆发过经济危机的国家,更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系统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新兴经济体。以俄罗斯为例,2014年,因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俄罗斯经济感受到剧烈震动。而在1998年,金融危机更是令其经济运行几乎瘫痪。去年,俄罗斯的GDP在全球仅排在第12位。
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行列,其中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其余为欧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但1997年的金融危机令日本陷入漫长的“去泡沫”时代,东亚东南亚众“小龙”“小虎”也受到重创。当年韩国人自发捐献黄金和外币的情景令世界震动,其悲情之浓烈可见一斑。?
阿根廷和巴西也不是特例。去年,阿根廷因本国货币暴跌而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勾起很多人对其2001年经济崩塌的回忆。阿根廷经济不稳的历史很悠久,是经济学界的“未解之谜”,眼下依然是高危经济体。巴西则在2013年陷入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被击倒的巨人”,当下也是阿根廷的难兄难弟。
“中国40年来高速发展,未发生经济危机,的确是一个奇迹。40年来,没有一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柏林中国问题学者夫罗里扬·卢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发达国家也一样,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欧洲最近10年一直处于“危机”之中。
防范危机,中国有独特优势
“经济长城”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经济危机,通常是指人类进入商品社会后,因生产和消费平衡被打破,出现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从而导致经济体系崩溃的现象。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导致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一战前接连三次爆发的大规模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各强国间矛盾激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是迄今破坏力最大的经济危机。二战后,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经济危机出现周期性不明显的现象,1973年因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一度被称作“最后的经济危机”。但在“后工业时代”,“金融危机周期”悄无声息地杀出。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只不过“提了个醒”,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随着美国挑起并升级贸易战,人们已开始担心新一轮危机悄然到来。
70年前新中国成立后,因种种原因与外部经济圈隔绝,并未受到上世纪80年代前历次全球性危机明显波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虽遇到坎坷波折,但多表现为“内生性”,游离于全球性危机之外。像22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被公认“受影响不大”。后来的“次贷风暴”,中国仅在危机之初受到一定冲击。
中国“例外”,原因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国家崇信“华盛顿共识”,推行“休克疗法”,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概取消,结果经济崩塌、停滞。而中国没有完全放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方面,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是改革开放前经济长期滞后所致,却让中国拥有更大的经济缓冲余地,从而令“危机周期原理”难以起到明显作用。
德国学者卢佩认为,这并非偶然。中国在最近200年多灾多难,也因此从国内外历史中吸取教训。中国政治稳定,内部有强大凝聚力,外部影响能够控制。尤其是政府层面措施有效,打造了一道防范危机的“经济长城”。“中国经济体制拥有独特优势,比如可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张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德国《焦点》周刊近日称,许多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北京在稳定经济上比西方手段更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官网一篇文章这样总结:中国领导人很务实,不受限于意识形态;中国边试验边前行,“摸着石头过河”,这与一些东欧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从备受期待的“白骑士”到世界经济第一引擎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贡献”
《环球时报》记者在与拉美学者特别是巴西、阿根廷的专家交流时,发现他们最常提及的中国经济成功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发达的工业体系;二是保证了货币稳定。
上世纪后半叶,许多拉美国家实施过“进口替代”政策,即限制从欧美等国进口工业制成品,以保护自身产业,试图构建本土工业体系。然而,时至今日,拉美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实现当年的梦想。这也导致一旦国际政局或市场波动,拉美经济就受到影响。所以,当中国在地区或全球性危机中有底气又大气地出台受国际瞩目的经济政策时,它们分外羡慕。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打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没有“独善其身”。当东南亚国家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几乎全军覆没时,当时的亚洲第一大经济体日本顺势大幅贬值日元,使得东南亚国家雪上加霜,而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还坚定地表示中国金融和国企改革的进程将继续。
10年后,另一场更大的金融风暴爆发,欧债危机接踵而至,中国迅即成为西方眼中的“白骑士”——中国能不能拯救世界?当时,美欧国家努力救市就像“石头扔进河里只激起一些小浪花”,而中国一条“可能推出新经济刺激计划”的传闻就能拉动全球股市一起大涨。中国没有让世界失望,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北京行动迅速(推出巨额刺激计划),而它的增长是全球经济中少有的亮点”。中国的努力还让诞生已久却“没有存在感”的二十国集团(G20)理念真正“落地”,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机制之一。
中国贡献远不止于此,还有让数亿中国人脱贫,涌现一支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队伍等。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29日发布的报告,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为27.5%,比1978年提高24.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姚景源:
中国40年的成功秘诀
40年未发生经济危机,中国走过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轨迹?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姚景源。
姚景源表示,过去40年,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中国经济在40年间取得众多全球第一,比较突出的是,中国建成了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按联合国标准,中国拥有的工业门类是41个大类,191个中类,还有525个小类,现在全世界拥有大中小门类齐全工业体系的国家就是中国。”
对于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与世界接轨的经历,姚景源说,1998年整个亚洲受到巨大冲击,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挑起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的重担。中国经济自身也在与外部风险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经济已与外部关联度非常高,经济外向度一度高达70%左右,中国经济受到来自外部比较严重的冲击,而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改革开放基本政策基本路线。
“这两次外部冲击,第一证明了中国经济韧性强,稳定性高,更让我们坚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第二,对中国加入WTO,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实践证明,中国融入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姚景源说,中国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倒逼改革、深化改革,比如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都在“入世”后得到快速推进。
姚景源因此总结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和中高速发展轨迹,成功抵抗外部冲击,根本原因首先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个路线不动摇,其次是不断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不是简单去模仿西方一些国家走过的路,我们在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这40年是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的40年。”
上一篇:
上市银行普遍涨薪 平安招行上半年人均薪酬超31万
下一篇:
HR的未来不是梦:如何让直线主管喜欢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