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培训师】还不会碎片化学习?五大步骤要牢记!
来源:培训杂志 | 作者:12333 | 发布时间: 375天前 | 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知识却难以沉淀。注意力变成一种稀缺资源,碎片化学习多遭诟病,时间常在刷抖音/朋友圈中悄然溜走。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完成体系化学习,已成为当下能力进阶的重要课题。


因此,我基于自身实践,将碎片化学习分为五大步骤——巧识别、画全景、速执行、搭链接、做验证,全面展现知识汲取的关键动作。




精准识别,看时间与能力差距


随着组织的迭代进化,员工个体能力提升势在必行。大家可能都面临着两种困境: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能力跟不上。怎么办?建议先扪心自省三个问题:


  • 你的时间碎片在哪?

  • 你的能力不足在哪?

  • 你的改进机会在哪?


每个人的时间碎片不尽相同,但总体归纳为四个类型:一是早晚上班的通勤时间;二是体育锻炼的时间;三是工作间隙的过渡时间;四是消遣娱乐的时间。


若不清楚自己的时间碎片,建议下载一个时间记录APP,通过一个周期的记录和比对,明确自己的时间碎片在什么地方、有多少量、哪些时间碎片可以直接转化使用等。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工作情况,快速找准自己的能力提升点,这里推荐使用同心圆定位法则


同心圆定位法则


首先,大致列出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范围,并向周围同事求证,尤其是绩效排名领先的前辈;其次,向直接领导请教,查验所列事项是否准确、是否重要;最后,敲定执行的优先序。


确定了可利用的时间和提升事项后,可以借助“学习的间隔效应”有效推动。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来看,知识输入大脑后,遗忘也随之开始,其特点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抓住遗忘间隔对已学知识复习,就会在学习内容与更多情景之间建立起联系,使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在未来更容易被检索。


例如,早晨通勤路上新学习了2个知识点,便可以创造2个间隔:一是第二个知识点学完后,回顾第一个知识点的间隔;二是在下班通勤或某个空闲时段,回顾上次知识点产生的间隔。每个人都可以基于所学内容,设定自己的间隔周期,温故知新,持续推进。




描绘全景,让能力与计划可视



碎片化的信息浏览往往是随意的,若缺少外力驱使,很难进行深入系统思考。搭建能力提升事项的全景图,有助于整合零碎分散、相对独立的信息,从而形成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系统化认知,更好地指引学习行动,提升学习效率。


以银行的理财经理专业能力全景图为例,图中包含了角色认知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专业销售能力、系统运用能力、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每个具体能力项对应3~4条学习事项。


理财经理专业能力全景图


若找出“客户资产配置”能力项存在较大不足,就可以把学习的重点转向客户需求分析、资产配置方法运用、配置方案及案例解析。对照学习内容,再结合工作内外资源,如《置产配置的逻辑》图书、“张潇雨:个人投资课”音频课等,全面提升该项能力。


确定方向后,制定一份以周或月为单位的行动计划表。其中需要列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所在、大体学习投入时长、计划完成时限、最终完成日期。


行动计划表


此外,还可以设立一套自我奖励价值,如每完成一项目,奖励自己2~50个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可以给予自己美食、运动装备等物质奖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总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执行。




强力执行,设置时段和方式


在计划执行阶段,若按照大脑运行规律,就容易取得更好效果。例如,在早晨通勤前,可以尝试做“输出型”的学习活动,如背出KYC的流程要点、资产品类特性等;


在通勤中,可根据通勤方式是否单一,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多次换乘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音频类课程;


午饭后,职场人可以利用30~60分钟的休息时间,阅读纸质图书或观看视频类资源;睡前一个小时的黄金期,可以多做“输入型”的学习活动,如探索新的知识点、学习时间案例等。


学习方式上,可以采用“1间自习室+1个学习社群+1次回顾”的模式:


  • 1间自习室。购买一副降噪耳机,打开白噪声,把嘈杂的办公区域、咖啡吧、候车站变成相对安静的自习空间。

  • 1个学习社群。建立一个单位内外部共用的社群,通过群内讨论争议点,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解答自己的疑惑,扩大知识面。

  • 1次回顾。为了避免“知识错觉”,只能想起似是而非的学习碎片,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寡,选择1天、3天或7天做一次系统性回顾。通过脑图呈现知识脉络,补齐遗忘点,让计划完成的更扎实。



快速链接,循环输入与输出


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区域:内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外层是恐慌区,是暂时还没掌握的知识;中间是学习区,是最适合当下进行技能提升的区域。


三个学习区域相融共生


输入方面,要不断扩张舒适区。学习“做客户资产配置的顾问”课程,若能牢牢掌握客户标准KYC,则这一部分处于舒适区,不需要安排学习;比价型客户非标固收投资策略的市场分析模型应用非常重要,若只知道皮毛,则处于学习区,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步掌握。


等正确率达到80%以上或能娴熟运用后,该项知识就从学习区进入舒适区了,我们也可以再次学习新的内容,加快学习进度。


输出方面,要做好知识的应用和内化。这类推荐三个实现途径:


  • 直接在工作中实践。例如,比价型客户非标固收投资策略可以通过电访,面向客户输出所学,以客户的反馈验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 若一些知识在当下尚无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在个人博客或公司内部论坛,将知识碎片以树状结构绘制并发布。这一途径的关键在于必须是以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逻辑来体系化表达,并非仅摘录所学内容。

  • 找机会进行公开分享。例如,在工作例会、晨会上分享学习内容,通过与大家沟通交流,收获新的见解,挖掘相关知识的外延内涵;通过回答社群里的提问,丰富某领域的知识储备量。



比价型客户非标固收投资策略


某类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非常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在多家银行机构进行“比价”。这类理财产品包括非标准化的底层资产,如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等,特点是收益率相对固定,且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掌握他们的投资偏好后,可以推荐对应的理财产品,提高该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让其成为银行的忠实客户。


无论是哪种方式,谨记以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要求,不断循环“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交叉验证,升级技能与挑战


成长的道路上,必定少不了“里程碑事件”。以游戏化视角来说,就是每提高一次能力等级,要能清晰地看到属性变化。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 考取一个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把考取证书的知识纳入到计划中。若考取AFP金融理财资格书,就可以通过系列的学习和考试取得官方认证,让技能显性浮现。

  • 学习10门课程并设置阶段性考试,不同分值段对应不同标签。若考试均分达到90分以上,就可以获得“学霸”标签。若某技能项与工作关联度高,还可以邀请行内专家进行技能评估,给予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方便自己感受到成长变化。


另外,通过做挑战性任务,也可以验收学习情况。例如,参加单位新的项目。这类项目的边界不太清晰,往往会以融合性团队模式运行,因此交叉了很多专业。


不同专业的同事们可以在合作中输出个人见解,汲取他人有益经验;设立首单任务,即运用新掌握的知识或工具开展一次工作,完成一次销售客单。若成效显著,就可以把该方法沉淀和固化,形成个人方法论。


专业能力提升,就像一场无限游戏。唯有脚踏实地,五维解码碎片化学习,一路“升级打怪”,方能巧妙化解矛盾,行稳致远。


文摘来源:《培训》,版权归《培训》,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