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浅谈朴固定及应用(一)
来源: | 作者:laocai | 发布时间: 302天前 | 260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

传统插花固定技法是一个古老却又十分现实的问题。清代出版的《浮生六记》《闲情偶寄》中记述了先人的发明创造,影响着后世也影响到境外。当前禅花门称之为“朴”的固定技法,是花艺师们在继承先辈创作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使撒的现代表现形式成为线上教学的主流,这对普及和弘扬中国传统插花文化,让中国式插花进入百姓生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这一技法很受插花人的笃爱,也成了初学者的必修课。 

【关键词】

撒起源. 花插起源.朴形成. 禅艺插花 .朴的应用

图片

【正文】

凡插花都会考虑如何固定花枝,使花枝如同在器皿中自然生长一样,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采取多种尝试,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传承至今。近阶段在挖掘和思考古人多种发明创造的同时,对插花固定技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撒”“花插”(剑山)“朴”悄然进入大众视野。并对这些技法的起源和发展作了比较清析的解读。

一、固定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1、“撒”的起源 清代李渔发明了撒的固定法,以物塞住瓶口缩小空间,管住花枝枝杆使其稳定在瓶中。《闲情偶寄》记载了插花用的撒,李渔说 “磁瓶用胆,人皆知之。胆中有撒,人则未之行也。”瓶中用胆本是明代高濂采取的一种防冻措施,但也起到缩小瓶口空间固定花枝的作用。“撒”是取废弃木片,一头厚一头薄,原用在桌椅不稳时插进离地的一个脚下,使之平衡稳定。李渔受到启发,联想到 “有一种倔犟花枝,不肯听人指使,我欲置左,彼偏向右,我欲使仰,彼偏好垂,需用一物制之。”他利用榫卯产生的固定作用,将废木做成在瓶或内胆中的“撒”,让花枝以理想的姿态稳定在器皿中。书中记载“撒”是“以坚木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则或扁或方或为三角,但须圆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备数十,以俟机取。”因瓶有大小,这种外圆中空的“撒”一个不能多用,只能做几十个不同规格备用,以便根据瓶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撒”与瓶口契合。“撒”的发明,解决了各种瓶器插花的花枝固定,但那么多“撒”备用,毕竟不方便。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花艺师川崎真美子也是用缩小空间的原理发明了用丫形树叉支撑器口固定花枝的做法,主要用于三主枝的生花制作,他们称之为配木,翻译中文成了“撒”。在日本花艺界固定花枝,盛花用的是剑山,生花用的是配木,立华用的是叶束(稻草扎成的把)这些固定花枝的道具总称为“花留”。丫形树叉的发明及使用在昭和时代(1926-1989)晚期,距中国发明的“撒”晚了约300年。

图片

2、“花插”的起源 广口器皿的插花固定是爱花人自唐朝以后很为关心的问题,五代时期的郭江洲曾发明了占景盆,陶谷在《清异录》中有了描述,即在盆中竖起几十根铜管,花枝插在铜管中,花是竖起来了,但没有艺术可言,只是密插而已。隔了几个朝代的实践和发展,清代初中期文学家沈复在《 浮生六记》中说了他发明的剑山雏型,“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用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斜偏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瘦清,不可拥挤。”这种发明称作“花插”。现在流行在东方插花中的剑山虽说是日本的成果,但可以说是花插的发展,日本五大主要流派之一的末生流传人笹冈隆甫也认为剑山的历史浅短,是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年)盛花兴起时出现的固定道具,距沈复花插地发明晚了约100年。

十九世纪中叶,清代战乱不停,民不聊生,加上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故沈复发明的花插未得到推广和发展。而这时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时期,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使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发展,这时日本的花道流派也大量出现,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小原流的盛花,盘盆中横向铺开,重心底,既有自然写景之妙又十分稳定,故剑山便成为广口低身器皿固定花枝普遍适用的道具,同时盛花的普及反过来又促进了剑山的加工与发展。在盛花流行之前,日本流行立华与生花,前面讲到立华固定是用叶束,花枝插在稻草做成的叶束缝隙里。生花的固定是用与内径相契合的丫字形配木,在低于瓶口部位固定这种树叉,花枝插在V字形的树叉中。树叉因固定难度大,且对树叉本身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目前除生花之外的其他花形已对原先的配木形态作了改进,将枝条做成了井字形、米字形、一字形、丁字形等多种形式,以适应后来产生的自由花型和小原流的文人式花型的固定。

图片


了解“撒”与“花插”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不是让我们盲目骄傲,而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差距。以前日本很多东西学我们先人,历经几百年,不少人却把自己祖先发明的东西当着外来文化来崇拜,这是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插花虽是小众艺术,却关注一个民族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品味,也关系着我们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经济、科技有了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弄清起源,让中国文化重新发扬光大。

3、“朴”的形成 用自然材料,自然手法,做成自然形态的固定道具,改变了李渔原有“撒”的形态,中国花道禅花门这一流派把它称之为“朴”。在固定花枝上突出了中国崇尚自然的风格,比日本的配木更自然,更灵活,更方便。

“朴”是“撒”的多种演变形式之一。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从生产、生活和艺术等各方面都讲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运用自然,禅花门这个流派在其咨议和专业委员会的牵头下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其中之一就是插花固定用“朴”的相关规定。

图片


朴的提法出自老子《道德经》中“朴散则为器。”“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苏东坡的好友文同先生也说过“大朴本无痕,巧者强削劖。” 朴没有固定形态,插花讲的朴是固定花枝的一种技法,朴虽小但很微妙,它可使花枝稳妥的固定在各类瓶、罐、缸、坛、筒等高身器皿中,如熟练掌握这一枝法,也可用于盆、盘、碗、洗等广口器皿。传统插花用材有多有少,但都很关注立足点的稳定,禅花是传统插花的一种类型,也希望主要枝条稳妥定位在器皿中,产生方向感和空间感,象一幅立体的画,这就离不开朴的使用。

这种质朴不起眼的微小元素却发挥了大作用,互相依托又互相制约。有人说会制作上百种“撒”固定,其实是说朴的形式多样而已。不同花器和不同姿态的花材,采取灵活多样朴固定技法,使所有花枝服从朴的安排,这就是值得推广的朴固定的优势。

现代人用的“朴”制定手法和表现形式非常多,深入研究它也有一定规律,归纳起来可分成三大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很多表现形式。一是添枝法,通过添加附助枝条将花枝稳定在器皿中,可在器口、器内或器外。二是支撑法,用增加附枝或花枝本身枝杆撑住器皿两壁,再插其他花枝。三是夹枝法,将添加的枝杆的任意一点剪个辖口,将花枝夹住,也可将花枝杆剪开与朴互夹。


图片

添枝法


图片

支撑法


图片

夹枝法

“朴”虽没有固定模式,只是以稳住花枝为目的的自然而为。用少量的水,小型的花枝来表现自然界山川幽谷的某一景点,以美化人们的生活,达到虽居斗室却胸怀万里江山之美景,这也是中国人讲的花道。中国人讲的“花道”,是插花内涵的积累与提升,如老子说道,属玄之又玄的精神范畴,深含着古典哲学理念,与日本对有程序的活动都可称为道的概念不一样。

“朴”取材很方便,自然界的枝条很多,随手可得,变废为宝。只要潜心研究摸索其规律,这种做法应是插花固定技法的一次革新,它有着中国崇尚自然的传统与风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现在插花固定较多使用简便的花泥,但古代在没有花泥的时代是怎么固定的呢?我们应该了解,复兴不是复古,不是只要古法不讲发展。传承是让古人崇尚自然,征服自然的智慧添上现实的一笔,在继承的同时考虑更好的改进和创新。花泥虽然方便,但插花底脚花泥要遮盖常出现臃肿,“朴”的固定就能避开这一㢢端。很适用于花材精简的茶道和禅艺等生活插花。

图片

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的主枝是用添枝法与夹枝法结合固定在瓶口一侧,然后插进其他叶材与菊花。深秋季节,红枫不输于黄菊,一幅动人的山林秋景,再现唐代诗人杜牧远山旅行时的高怀逸兴。

图片

文章转载自《中国花道禅花门第二届论文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