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一文了解企业培训未来新高地!
来源:培训杂志 | 作者:laocai | 发布时间: 314天前 | 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策划·执行 | 本刊采编中心

来源 | 《培训》杂志6月刊


职教市场业态百生之下,企业如何在一片蓝海之域找到适合自己的精进之路,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将高技能人才列入国家战略人才范畴。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的发展大计。由此,职业教育无疑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发展擘画中的重要一环。

进入千禧年以来,国家一直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但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融而不合”的尴尬局面。比如,职业院校“热”参与,而企业“冷”处理;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企业无法深入参与学校端的人才培养,以致合作难以长久,等等。为革除这些积弊,多项政策不断出台,大量资金持续涌入。

1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力振职业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到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推动全面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


2

“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4万亿元,年均增长7.8%。2023年,教育部、财政部分两次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金额共计312.574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10亿元。

在政策利好、资金充裕以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多方因素影响下,不少企业开始大举进入职业教育赛道,与行业、区域、政府等联手,为职业院校赋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创价值的新局面。业态百生之下,企业如何在一片蓝海之域找到适合自己的精进之路,任重道远。
入海实践  形式多样

企业进入职教市场后,探索了多种产教融合方式,比如共建课程与专业、打造多元认证体系,以及多方协作创办产业基地等。在校企合作之余,不少企业职教机构与平台还将触角伸向了其他企业和独立个体,不断扩大培养范围,为行业和产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课程/专业共建

企业与高校共同就行业某一方向进行课程或专业建设,是企业进军职教市场常见的入局方式。这一合作模式的成本相对较低,却能为行业提供大量人才,还能起到自我宣传的作用,因此成为不少企业入行的首选。譬如,用友集团旗下的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道科技”)就针对本科、高职、中职等不同办学层次,创新专业特色,开展课程与专业共建。金百泽科技硬见理工教研院从专业课程设置与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师资培育,到培训安排、实习以及就业等,贯通职前与职后相关流程与环节,与多家高校共建电子信息专业。

同时,该模式还深得大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青睐。这类企业用工要求较高,难以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直接提供合适的岗位。而在该模式下,企业可通过建设实训基地等形式植入本公司软硬件器材与设备,实现多样化合作。

多元认证模式

技能认证,是评价员工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素质的有效证明,因此也成为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道科技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1+X”证书制度指引下,成为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参与开发、考核与评价财务相关证书。抖音集团巨量引擎则推出了职业认证品牌“巨量认证”,专门负责提供能力认证相关服务。抖音集团巨量引擎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原因在于互联网数字营销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业内相关标准却长期处于缺位状态。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还与多家龙头企业开展人才能力提升、人才岗位能力评价认证服务,借助标杆企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搭乘“顺风车”,以提高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就业保驾护航。

协作建设产业学院/基地

建设产业学院的规模和要求,相较单一的课程或专业共建要高出许多。就其参与主体来看,除企业与高校外,还需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参与,方能建成集产、教、学、研、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当地政府的参与,是产业学院成功建成的关键之一。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才能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淘宝教育就将基于该模式,联合申报教育部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盘活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图片

除上述产教融合的合作形式之外,不少企业还向社会提供职教相关服务和培训。例如,新道科技针对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开放云ERP顾问班、BIP数智化工程师认证、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培训,满足行业其他企业数智化高端人才需求;金百泽硬见理工教研院开发行业技术类、管理类的标准化培训课程,为同行业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

图片

躬身入局    持续精进

尽管,企业入局职教赛道能够获得政策与资金的扶持,但其总体积极性仍然算不上高。看似火热而又极具诱惑力的市场之下,暗含各类问题,等待入局者们一一解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职教市场就失去了蓝海属性,企业若能扎根深入,持续精进,定能找到一条宽阔的发展之路。

行业难题    亟待解决

企业在进入职教市场的过程中,不同行业会面临不同的难题,同时也遭遇了一些共同的阻碍。

业务语言不通  教育语言与企业语言体系并不相通,双方的学习要求、流程、使用场景不一致,这就导致企业为新员工精心开发的课程与教材无法在学校课堂上直接使用。因此,当企业教材进入院校后,需要既懂教育又了解企业运作的专业人员对内容进行改编,而这一过程对于双方来说都过于繁琐且成本较高。

培养方案衔接难  各院校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若接纳企业培训课程,就需要修改方案,并经历复杂的审查、内部讨论、审批等流程,影响范围与难度都居高不下。

营收目的存异  院校对机构向学生收费有着严格的规定,收费标准、费用类型、收费对象等,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查。无论何种学校教育,均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与企业的入局初衷不一致,企业在校业务的持续、良性运营存在不小的阻力。

或有不稳定因素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行业与企业存在较多变数。即便院校已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一旦行业或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必然影响后续合作。

另外,一些企业还面临着行业自身难题。比如,在制造型企业中,尤其是传统制造型企业,即便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但由于品牌形象、工作性质等因素,纵使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也面临回流企业困难的问题。而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也有一些“难言之隐”。培养出的人才与自身岗位要求不匹配,无法吸纳进入企业内部,只能推荐给上下游企业。同时,因职业院校考虑操作安全与成本、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使得企业提供的设备器材常常搁置在实验室“吃灰”,难以被有效利用,这同样会对校企持续合作造成不良影响。

图片

蓝海之域   仍可探索

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即便困难重重,但产业进校园的脚步不会就此停下。而在自上而下的支持与鼓励之下,职教市场仍是一片可探索的领域,未来或将一路高歌猛进。但在此之前,当务之急是打破上述行业桎梏。

知己知彼,小步迈进  在校企合作之前,企业应提前研究了解院校课程设置、实践需求、学科特点等。然后,在现行教育体系下,以小步子开启试点,选取诸如课程或专业共建、实验室建设等低成本的合作模式“试试水”。切忌盲目、大量投入,而是要用实际成果验证合作模式合适与否。

长远目标,时时跟进  企业以快速盈利为目标,而学校教育讲究循序渐进,本质追求的差异造成了业务步调难达一致。企业若想在职教市场站稳脚跟,就需要早早明确目标并耐心地长期跟进,否则很容易“中道崩殂”,投入的成本也将“打水漂”。

强强联手,特色突出  校企合作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其专业设置要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如此,才能培养出行业和地区所需要的人才。

聚焦就业,提早干预  就业是职业教育生态的关键,这也是大力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促进就业方面,企业拥有院校不具备的优势——十分熟悉用工需求,若能真正助力院校解决就业问题,必然能与院校达成有效合作。因此,在进入院校之初,企业就可基于自身优势,针对各年级学生开展持续、多样的就业引导课程,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就业观,以增加就业优势。

2022年5月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九条“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强调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优势型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将是教育培训行业的未来趋势之一。从市场属性来看,因企业与教育天然属性之异,使得两者之间的合作之路还有待磨合与探索。不论如何,提早部署,步步为营,企业才能在职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