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欢迎在五加一培训网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和雅道美学
名称描述内容
历经280年,以袁宏道《瓶史》为美学范本的宏道流来到中国
来源: | 作者:laocai | 发布时间: 655天前 | 1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图1:宏道流清操体《五叶松·本胜手》

值得铭记的日子

      2023年6月8日至14日,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举办。首期宏道流学习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学员,他们之中,既有已经在花道艺术行业有多年研修教学经验的前辈花艺家,也有零基础的年轻学生,能令不同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的18个学生相遇在上海,共同学习7天的机缘,就是宏道流,这个历经280年,传承8代,以袁宏道的《瓶史》为美学范本,建立完整花道艺术体系的花道流派。

图片

图2: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开班合影

     所有热爱或感兴趣传统艺术的中国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接触过袁宏道在明万历时期写下的《瓶史》,或许是在读到民国作家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时,或是在周瘦鹃先生抒写花草情志的散文中,或是在翻开《中国美学史》中看到袁宏道的著述时,更多的人,只要进入中国插花或日本花道的学习中,都能了解到《瓶史》对中国和日本插花艺术的影响,甚至听说过“宏道流”的名号。虽然,写《瓶史》的袁宏道并没有留下任何绘画让我们详细知道他理想中的瓶花样式,但是从他的诗文中,从与他几乎同时代的江南文书画中,我们还是能体会到文人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插花的影响,如此真实。

图片

图片

图3:日本文化六年(1809)出版的《瓶史国字解》13册,包含9册《袁中郎流插花图会》

    袁宏道的一生,仅有43载春秋,三仕三隐,倡导“性灵论”,不拘格套,非法非古,求真情至,趣得自然。他独抒性灵、自然为真的审美论,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广大的影响。于公元1600年在北京礼部仪制主事任上写下的《瓶史》,将他追寻的闲适人生、山水花竹和种种天地色相的乐事记载下来,“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正道出了中国文人热爱山水花竹,因无争夺之忧,可自得其乐。在瓶花中得闲适,从世道中得解脱,这样的智慧与洒脱,历经423年,仍有无数知己。

图片

图4:宏道流《圆柏、木瓜、小菊·本胜手置三种插》

     旅居京都的雅道研习者沈纯道先生,正是袁宏道的隔代知己。四年前,他与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和宏道流本部事务局长上村义尚先生在东京会晤,随即签署协议,正式确定让宏道流回归袁宏道故土的计划。在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的教室中,整齐陈列着沈纯道先生历经十数年在各地搜集、收藏的中国高古铜器。他愿将这些珍贵的收藏作为首批学员学习的教学用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悟真正的明代文人美学标准。他在通过收藏、阅读古籍文本演习雅道的数十年间,发现了宏道流和中国传统插花美学思想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文化联系,因此下决心让热爱中国传统插花的同行者,成为第一代在中国的宏道流门人。“日本有历史传承和艺术高度的花道流派,也有许许多多,如古流和远洲流,这些流派的花型也很美,但只有宏道流,是最应该回归中国的。”

    宏道流此前,也与中国插花艺术专业人士有过文化交流,例如在21世纪之初,宏道流第七代家元就曾受邀到访中国台北的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与中华花艺创始人黄永川先生交流切磋。而当沈纯道先生与宏道流第八代家元会晤的时候,他提出的不仅仅是交流,而是由家元开设面对中国学生的亲授课的构想。如果能实现,那每一个参与者,从家元到学生,都会成为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和行动者。

图片

图5: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开班场景

    此前,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和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都不曾到访任何中国大陆的城市,然而,他们却从历代传承的文本中熟知袁宏道走过的每一座中国的城镇,湖北公安,苏州石公山,北京,杭州……当一海之隔的中国学者带着他收藏的历代宏道流书籍和心得出现在东京,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和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也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开设宏道流的首期中国学习班,让受袁宏道影响流传280年的花道艺术,回到先祖的故乡。

图片

图6:望月义瑄家元在指导学生插花

     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三年的等待,经历了2021年在京都开设针对在日华人的家元亲授课程的教学实践,2023年6月8日,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和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终于来到上海,见到了宏道流在中国的首批18位学生。望月义瑄先生回想起,自己就是在6岁那年的6月6日,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宏道流的。在日本,依据花道之源池坊的解释,本堂六角堂的名字指代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供奉六臂如意轮观音,因此定六月六日为日本花道日。日本各个流派都会选择这一天让自己的接班人进入花道学习,宏道流家元也不例外。沈纯道先生闻此闪过一念:宏道流首期中国学习班在6月8日启幕,何不把每年 的6月8日定为中国的宏道流节,在这一天可以把宏道流学员聚在一起,举办花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6月8日会成为中国插花艺术史上一个特别的日子。

渐渐体悟的真传

    带着学习文人插花精髓的美好愿景,18位幸运的首批宏道流中国学员,进入了他们完全意想不到的修行之路。

    来自袁宏道故乡湖北公安的杨黎明女士,为参加首次中国授课等待了整整三年。6月8日上午9点,她在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讲述的宏道流花道的历史及宏道流十体的艺术风格中,见到了活生生的袁宏道美学。上村义尚先生1983年入门宏道流,曾经是日本知名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出版了日本许多花道流派的书籍,他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片

图7:上村义尚先生在指导学生插花

    紧接着,学员们就进入了宏道流传统插花——格花的初次训练中。第一次尝试的花材是五针松,只有五针松。袁宏道的《瓶史》中“宜称”中开篇就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宏道流的格花正是晚明文人“只取悠闲不取奢”的旨趣,只用一种花材。

图片

图8:望月义瑄家元传授弯折枝条的技巧

    巨大的五针松在上村义尚先生的手中翻飞腾转,来自中国台湾的赖素贞老师仔细观摩着从一丛五针松中找出最为优美、合适、天然的第一枝的真传。在学习宏道流之前,她已经是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中华花艺资深教授,而她在第一天学习的心得竟然是:全然放下,有如新生。“一枝主枝,让我重新审视内心。”无论学习中遇到怎样的挑战,赖老师精进禅修的经验,让她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容。“我想将来在宏道流的研习中,加入佛法修行的体悟。”谈到学习宏道流的初心,赖老师看得到清晰的未来。

图片

图9:第七天教学中望月义瑄家元现场演示格花,花型为留流,花材石榴,青铜花器及花几为私人收藏

      “上村义尚先生七十有四,与我同龄,白发相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学员中的乔伯良老师,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长,或许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位。他是中国最早一批插花技师,在山东、天津等地传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多年,又兼修书画,丰富的教学阅历令他比任何人都更珍视这一次的学习机会。“宏道流不简单,有传承有理论有⼗分成熟的技法,⽽且逾百年⽽不变, 这是⼗分少见的。何为业余何为专业⼀⽬了然。道统必须⼀脉传承。 有了传习经历再看《瓶史》⼼领神会,宏道流在中国将会生生不息。”

       经过四天的学习,乔伯良先生与《中国花卉报》的记者分享了他作为中国传统插花研习资深专家的感悟。此次他也推荐自己的弟子张宇辉一起来学习宏道流,就是为了中国插花的传承生生不息。张宇辉只有盈盈二十余年纪,刚刚接触宏道流不久,就显示出特别的聪慧颖悟,她会将每天的学习心得细细记录,因为“今天大家所学的,明天就可能传习给下一代学生”,这是上村义尚先生在开学日的谆谆嘱托。而每一个学员,也在每一日学习中,写下自己的心得。

图片

图10:宏道流《夏黄栌、萨摩山梅花、燕子花·本胜手水陆插》

       当课程进入第二天,迈过了五针松考验的学员们,也迎来了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梨云斋望月义瑄先生的亲授课。在尝试新花材的格花练习开始之前,望月义瑄先生亲自演示格花的选材、步骤和方法,由上村义尚先生进行讲解和补充,两人的搭配教学交相辉映,学员们在欣赏了大师级的花道展示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立体、丝丝入扣的学习记忆。

       “要研究怎样教,才能让大家掌握得更牢固。”望月义瑄先生通过翻译张宁和刘维丹,向中国学生传授宏道流的要诀。为什么格花要从清操体开始?为什么宏道流格花不对花枝做出固定长度和固定比例的要求?怎样用自然的手法处理花枝而不折断?虽然在文化无国界的今天,获取一本宏道流的画册或教本不是难事,但是对于花道的研习者来说,仅仅靠阅读文本,还是无法获得宏道流的真传。而向一个真正获得传承的老师学习,从家元的课堂直接学习真传,是珍贵到无法想象的机会。

       理解中国学员求知若渴的心理,在短暂的七天教学中,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与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反复研究教学的方法,并认真为每一位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作品修改和指导。

       “记得要把余下不用的花枝剪成小段一起处理。”上村义尚先生细心地传授着花道仪轨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正是袁宏道发现草木之性灵的体现。“不要踩地上的花木,要轻轻跃过。”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时时流露出幽默风趣,他是一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尊重传承的教学者。每一次,当他轻而易举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一件课堂教学作品,在花木中寄托的意境与美感、情感、灵感都会让学员们深深感动折服,欢喜赞叹。

图片

图11:第一期课程结束后,学生齐唱《送别》,送别家元与上村义尚先生

       七天时光飞逝,学员们跟随宏道流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先生与宏道流本部事务局局长上村义尚先生先后研习了七种植物的格花,练习了清操体、重荫体和留流三种形式,通往宏道流和袁宏道插花美学的深远之路,在他们眼前徐徐铺展。在最后一课完成时,学员王有文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为两位老师送行,全体学员齐唱《送别》,望月义瑄先生与上村义尚先生感受到学员们的殷殷之情,留下离别的泪。

图片

图12:宏道流花展现场图

      首次中国学习班结束了,而传承宏道流之路仍在继续。9月底,宏道流即将迎来“宏道流流祖诞辰300周年暨八代家元袭名七周年纪念花展”,针对中国学员的东京研习课程紧随其后。正如所有人期望的,宏道流的种子,已经埋藏在袁宏道的故乡。有志于复兴中国插花艺术的同道,将会有更多机会,沉浸在宏道流花道的美好世界中。

图片提供/宏道流本部、京都雅道社